第124章 走近杨次山(二)_穿越红星年代 - 火灭小说吧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24章 走近杨次山(二)(1 / 1)

停了一下,院里有脚步声,然后那两扇门就开了,站在我面前的却不是杨次山,而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。

我以为自己走错了门,再想想没错啊,我赶紧问她:“这不是杨政委家吗?”

小姑娘点头:“对。你是陈副连长吧,他在屋里等你呢。”

我走进门去,小姑娘在我身后关门。我问她:“你是谁啊?我怎么没见过你?”

小姑娘说:“我叫莲子,是杨三叔老家的亲戚。我跟徐阿姨一块来的,是上个礼拜来的。”

我这才恍然大悟。原来我彻底误会“小杨”了。他之所以大大方方地邀请我直接来他家“谈事”,是因为他爱人“老徐”在这儿。

我把心放进肚子里,跟着小姑娘进了正屋的门。就见杨次山坐在客厅的沙发上,悠然自得地听着收音机里唱样板戏,但我没看到他那个姓徐的老婆。

我朝他敬礼,一边拿出那几张纸,说:“政委,你要的材料我刚写好,我送你办公室,政治部的人说你回宿舍来了。”

杨次山站起来接过那“材料”,一目十行地浏览着,我趁机说:“政委真是对不起,徐阿姨来好几天了,我都不知道,我也没来看看她。”

杨次山说:“没关系,没关系。莲子,你去把三婶扶过来,告诉她有客人来。”

我赶紧说:“阿姨在哪啊,我过去看她。”

杨次山说:“不必。你坐着,她一会儿过来。”他接着又说:“我一直没好意思跟你讲:老徐二十年以前的时候,脑子受过外伤,所以精神有点问题。她也不会说客气话,你多担待一下。”

这时那莲子扶着一个衰老虚弱的女人从西面屋子过来。那女人不光干黄枯瘦,而且双目无神、面容呆滞,如果不说明白,谁也想不到她会是风度翩翩的杨政委的爱人,说是杨政委他妈可能还差不多。我赶紧上前拉住她的手叫阿姨,然后问候她的身体状况。“阿姨”生硬地笑笑,口齿不清地念叨:“哦,哦,来了?来了好。来了吃饭。”

杨次山站在餐桌边说:“她听不明白。你别管她了,来,你坐我这边,咱们吃饭。”

我忙说:“不了政委,我回去吧,连里也开饭了。”

杨次山不让我走,他说:“我叫你这个点儿来,就是让你来吃饭的。老徐来了以后,金荣慧、艾琴、小贾都来看过她,艾琴和小贾也在我这吃过饭。来来,快坐。”杨次山坐下后直拍他身边的椅子。

杨次山这样一说,我就放了心:既然艾琴她们都在政委家吃过饭,那我还有什么可顾虑的。

坐下以后,等着莲子上菜的时候,我问杨次山:“阿姨到底怎么回事啊?没到大医院去看看?”

杨次山摇头:“她这事算‘天灾’。那年她从一个建筑工地路过,好好的那脚手架突然倒了,正砸在她的头上。住了一个月的院出来。她的精神状态就不大好。后来看了几家医院,吃了无数的药都不管用。不过她不打人不骂人,也不到处跑,能吃能睡,生活也能自理,好点的时候还能洗洗衣服。就是脑子不清醒,平常没事就一个人呆坐着,一坐坐一天。哦,你不知道吧,我就一个女孩。是她受伤以前生的。从那以后,她就不是女人了。我好像给你说过的。”

我想起来了,杨次山是跟我说过他老婆“不是女人”。当时我没弄清他是什么意思。这会儿我有点明白了,他的意思大概是说,这个徐阿姨受伤后“性趣”全无,或者说是出现“性功能障碍”,导致杨次山没法再“做功课”,其后果就是他只有一个孩子。

杨次山说那么露骨,我担心那“徐阿姨”会不愿意,可是我看看她,她一直那样僵硬地、茫然地呆坐着,对我和杨次山的对话充耳不闻。我很可怜她,同时也就有些同情杨次山。我说:“政委,我以前不知道你的家庭是这样,你真不容易啊!”

杨次山苦笑:“子华,你能理解我,我真是要谢谢你。”

莲子把几样家常菜端上来,又拿过一瓶“竹叶青”给杨次山倒酒,杨次山说:“再找个盅子,给你小陈姐姐倒上。”

我赶紧说:“政委我不喝。连里有规定……”

杨次山说:“没事,少来点,一点点。我知道你有些量,听艾琴说的。”

我只好接过酒盅,然后我给徐阿姨夹菜,她口齿不清地咕噜着:“吃,吃,还没背,毛主席语录呢,……”

见我莫名其妙,杨次山解释说:“那几年有一阵,不是吃饭以前还要给毛主席像敬礼、背语录嘛,她就记住了,老是忘不了。子华你别管她,她自己能吃。”他举起酒杯,“来,咱俩干了!”

既然这样,我也不客气了,扬起那小酒盅一饮而尽。杨次山喝完后,我又把两个酒盅斟满。

我俩边喝边吃边聊,聊的主要是工地和连里的工作。那徐阿姨也不吭声,自己闷头吃饭,吃完一个馒头她还要吃,莲子却将馒头拿走,然后就扶着她出去。我问杨次山:“阿姨好像没吃饱,怎么不让她吃了?”

杨次山说:“她不知道饥饱,尽着她吃会撑着她。”他又举起酒盅来:“别管她俩了。来,子华,咱俩再喝。你能来我家我是真高兴,咱们喝个痛快。”

我忙说:“不行了政委,我不能再喝。不然一会儿回了连部他们就看出来了。”

“哦,是是。连队,连队跟机关不一样。那,我再喝一盅,我也不喝了。”

说是这样说,但杨次山又喝了好几盅才开始吃饭。我不禁有些担心,怕他喝糊涂了,等会儿我跟他讲正事的时候他听不明白。

吃完饭之后,杨次山把我让到书房,然后莲子收拾了饭桌,给杨次山泡了一壶龙井就去了西屋。这边的屋子里,只剩了我们两个人。

书房东面的墙上有一个镜框,里面全是杨次山的家庭照片。其中就有一张杨次山、徐阿姨和他们女儿的“全家福”。我附上去细看,那上面的杨次山和徐阿姨都身穿佩有“中国人民解放军”胸章的旧式军服,杨次山年轻英俊,徐阿姨清秀端庄,她怀里的小女孩漂亮得像个洋娃娃。照片左上角还标明了时间和地点:“照于一九五二年、天津和平照相馆”。看着上面风华正茂的女军人,再想一下刚才那个衰老病弱的老妇人,我的心里竟然没来由地升起一阵莫名的悲哀。

杨次山坐在沙发上,给我斟上茶水,然后招呼我坐他身边。问我:“说吧,你找我有什么事?你尽管讲就是,别有什么顾虑。”

我迟疑了一下,考虑应该怎么开头,不料杨次山见我犹豫就直截了当地问:“你是不是想说周启明的事儿?想让我帮你找找人,对吧?”

我吃了一惊,忙问:“政委,你,你怎么知道啊?”

杨次山以问代答:“你肯定是打听明白了,知道那卢场长是我的老战友,是不是?”

“不不,”我连忙摇头:“这我真不知道。我就是觉得,你在后勤这么多年,肯定认识不少领导,也许你能说上话。我前几天去密阳农场了,那的条件实在太差。”

杨次山点点头说:“我知道,我去过那儿。不过我的本事有限,要把周启明调出来,难度相当大。我办办看看,争取先把他调到场部机关去。不过我跟老卢的关系也不是特别密切,话,我一定说到,他能不能给办,能办到什么程度,现在都是未知数。”

我说:“我明白。不管结果怎么样,我和周启明都会非常感激政委的。”

杨次山笑道:“感激我不敢当。你以后别再恨我就行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